春季代表进入了风和日暖,万物复苏的时节。最近总能听说春季养肝,为什么呢?在五行学说中,肝属木,与春相应,主升发、调达,恶抑郁。因此春季养生,护肝为先。
小心“肝”有多重要
肝主疏泄,肝气郁结,容易心烦气躁,胸闷、易发怒,情绪低落,影响食欲,失眠(失眠)多梦或半夜惊醒,女性容易乳房胀痛。肝主藏血,气血运行不畅,不能上泽于面,易让面色发黑、皮肤(皮肤干燥怎么办)干燥粗糙,女性易长黄褐斑,易月经(月经不调)不调。肝主目,肝血不足,眼睛易干涩、模糊。
这几个习惯,赶紧说不:人们往往有一些习惯,在不知不觉间伤肝伤阳气,小编特地罗列下来。给你的春季养生制定一个五”不“原则。
01:不酸
天饮食应“省酸增甘”,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,若再吃酸性食物,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,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。所以,春季饮食忌酸,不宜食用羊肉、狗肉、海鱼、虾、鹌鹑、螃蟹等酸性食物。春季养生宜食用甘温补脾之品,可多吃山药、菠菜、大枣、春笋、韭菜等。
02:不静
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,重点养阳,养阳关键在于“动”,切忌“静”。人们应积极到室外锻炼,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,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,防止动脉硬化。但是需注意的是春练不要太早,防止因早晨气温低、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或哮喘病、慢性支气管炎,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。
03:不怒
按自然界属性,春属木,与肝相应。春季肝阳亢盛之时,情绪易急躁,要做到心胸开阔,身心和谐。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,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,影响肝的疏泄功能,也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,免疫力下降,容易引发精神病、肝病、心脑血管病等。因此,春季养生要不怒。
04:不减衣
春季气候变化较大,天气乍寒乍暖,稍不注意,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不足,则易染病。所以,初春时节不宜顿去棉服,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,不可骤减。需要适当的“春捂”,根据个人情况而定,保暖为主。
05:不放松
春季养生还要防病保健。特别是初春,天气由寒转暖,各种致病的细菌、病毒随之生长繁殖。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,在预防措施中,首先要消灭传染源;二要常开窗,使室内空气流通,保持空气清新;三要加强锻炼,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。
阳气上升,人体的五脏六腑蓄积的内热之毒也开始出现春燥,导致肝火旺盛、身体炎症,出现口腔溃疡、咽喉肿痛、便秘、色斑等问题。加上春季天气转暖,人体水分大量流失,天气又阴晴不定,通过饮食来养生是很好的方式。
春季人易上火,出现舌苔发黄、口苦咽干等,因此饮食宜清淡,忌油腻、生冷及刺激性食物。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,如绿豆汤、金银花茶、菊花茶、莲子心泡水等。